標普公司從2002開始,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(SPIVA Scorecard)的研究報告,詳細檢視各類型主動型基金,跟對應的市場指數比較的成果。
2020年,股市在二、三月肺炎疫情曼延時大跌,之後強力反彈。假如能正確預測這段走勢,利用現金部位進行調節,主動型基金將得到可觀的優勢。實情如何呢?
2021發表的2020 SPIVA計分卡讓我們一見端倪。
所有美國主動型股票基金有57.1%落後指數。這是近六成的落後。也就是說,僅管主動型基金經理人試著選股或調控現金比重,大家都專心努力的想要達成更好的績效,仍是超過一半被指數打敗。
有些投資朋友會看著這些數字說,指數只勝過60%的主動型基金,那還有高達40%是勝出的啊。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績看來相當平庸啊。
這是對指數化投資的常見誤解之一。
指數化投資工具厲害的地方在於年復一年取得似乎平庸的單年成績,然後達成優越的長期成果。
指數勝出的比率是波動的。最低是2009,只有41%的主動型基金落後,最高是2014,有高達87%的主動型基金落後指數。
也就是說,你做指數化投資,取得貼近全市場的報酬的話,單年來看,似乎不怎樣。從來不是頂尖的成果。
但過去一年勝過指數的主動型基金,下一年未必能持續保持優勢。指數化投資年復一年取得接近中位的成果,長期下來會帶來勝過大多主動投資工具的優越績效。
表格是這次的SPIVA報告,各類型主動型基金,20年期績效落後指數的比率。高達八到九成的主動型基金,20年成果都是落後指數。
連成果看似較好的大型價值股基金與小型價值股基金,也有高達77%與76%,被指數擊敗。
而且這只是20年。
譬如一個人25歲開始工作累積資產,到65歲退休,那是40年的期間。而其實人退休後仍需要繼續投資,假如活到85歲,那是總計60年的投資期間。
時間拉得愈長,能勝過指數化投資工具的主動型基金就愈少了(註1)。等到SPIVA Report可以統計到四十年、五十年的期間,上面表格上的百分比變成99%之類的數字,不會是意外的事情。
指數化投資帶來的是長期優異成果。
指數化投資不是中庸而已。指數化投資人拿到的,是長期勝過大多主動投資人的成果。
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:
https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2021/06/2020-spiva-scorecard-2020.html